查看原文
其他

对于苛责亚裔现象的警惕和深思

康格 陌上美国 2020-08-25
来自专辑
美国种族问题的对话和思考
陌上美国Telegram加群(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;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(微信打开无效);点击“join/进入”):

https://t.me/joinchat/OY6TCk-W0yNMWNhNlGHsKA

Telegram channel,欢迎订阅:

https://t.me/MoshangUS

收藏网址:

https://matters.news/@moshangUS

英文平台:

https://medium.com/@moshangUS





作为第一代移民,我们也年轻过,经历过被激情和理想燃烧的岁月。在异国他乡陌生的政治社会环境里,我们对亚裔的处境和出路从未停止过思考。在如何改善华人的政治地位和维护华人权益议题上,也从茫然、自发、零星、试探,逐步过渡到清醒、自觉、多方、主动,但是离系统性地形成纲领、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,还有相当的距离。华人家庭里,父母与子女往往对现实政治议题持不同立场。最近,对耶鲁英文系学生Eileen Huang引发的亚裔在歧视问题上的态度,不同观点立场和行事方式之争,在华人社区持续发酵。笔者试列举以下分析角度,以求抛砖引玉。


一、成长的代价

是我们作为第一代华人移民,背叛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了吗?我们对社会不公、对强权政治,不再挑战、发声了吗?我不这样认为。那么,我们是怎么改变的,这个过程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年轻一代分享?同时,该从“后浪”那里吸取什么营养呢?这两方面,都是我们要做的。

我想最主要的,是我们懂得了思辩,学会避免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,学会看大局理清主次,学会行动高于空谈。激化矛盾,砸烂秩序,鱼死网破,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。斗争要有理、有利、有节,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。学会看问题看本质,不被表面现象和冠冕堂皇的说辞带偏。

而年轻一代从小接受美国一整套教育体系的培训,接触这个国家价值观的第一手材料,应该比我们更熟悉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文文化,他们的思想观念方法,更契合主流体系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要想深入了解主流价值观,跟年轻一代交流是一条捷径。但他们缺的往往是中华文化历史课,即便美国亚裔、华人史,也因为主流教育的忽视,所知甚浅。


二、绝对价值论

评价年轻一代所接受的主流价值观,我们来看是否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共同标准呢?如果是这样,问题就简单了。不幸的是,不尽然。

最直观的就是政治生态上分别以自由与保守、个体与群体为两极的坐标轴,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因理念、意识形态产生的党派。显然,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。但是,实践证明,试图用一种理念统一思想,必然归于专制,极左极右思想在人类历史上都酿成灾祸。而偏中间立场的理念容易在人群中产生最大的交集。历史的车轮往前行驶,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随之不断调整。

价值观的演进,有其进步意义。但是,不能脱离历史背景以今度古,用绝对化的标尺来虚拟出一个能够亘古不变的真理。受囿于历史的局限性,美国开国领袖、美国之父都被质疑而不能幸免于难,难道因之而否定立国之本?认识总是发展变化的,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而绝对化。拿今天的标准去判断华盛顿,把他一棍子打死,能有什么进步意义呢。非黑即白行不得。

美国之所以强盛,离不开立国之时新教伦理打下的基础。勤劳苦干是人的使命,不以追求享乐为人生目的。时至今日美国的世俗社会,新教伦理似乎不再是主流价值观。同时,民主、科学“德、赛”两先生曾启蒙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。在美国,民主精神已经蜕变成党派选票政治,操纵身份政治成为常态。科学精神在退化,反智主义在抬头。这势必带来价值观的混乱,由此可见一斑。

再退一步,价值观里的基本人权是否能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呢?比如人性解放,言论自由?当“主流价值观”因为政治正确的边界不断扩张而侵蚀这些基本人权,社会的基石也就进一步崩塌。

多样性、包容性,这是高阶上的价值观,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,才能阻止专制主义和思想钳制。这其实是少数派和少数族裔的无奈选择,因为强权政治以其掌控的资源和国家机器,可以轻而易举地予取予求。世人必须警惕。华人声音,即使微弱,也应该被听见。


三、大义与族裔

回到种族歧视问题。毫无疑义,在反对种族歧视问题上,亚裔和非裔等少数族裔是同一战线上的盟军。这本不是问题。但是由于平权运动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到今天,对非裔的福利和职场的倾斜性政策,特别是大学入学的优待,形成对亚裔的“逆向歧视”,造成亚裔社区内对平权运动一定程度的不满。然而,可否因之认为华人存在歧视非裔现象呢?这点上,华人社区反响剧烈,坚决不认同这种污名化指责。

歧视是一个社会系统性地对某一群体有偏见,设障,阻碍他们发展。个体的偏见即使存在,仍不属于系统性的歧视,通过沟通了解,个人偏见可以改变。偏见谁都有,多少的问题。而系统性的歧视,因为掌握资源,甚至有政治上的目的和步骤,清除起来非常艰辛。两者根本是不同数量级的问题。

拿个别华人家长对非裔文化差异所发的不慎言辞,或者因为华人推崇靠自身努力获得发展,推导出华人歧视某族裔,实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!反观美国社会对亚裔的歧视,系统性的偏见,仍如鬼魅般阴魂不散。哈佛系统性地调低亚裔学生的“personal ratings”,就是极有争议的表现。面对歧视问题的双标,正好看清华人在种族问题上迷思的来源与本质。这并非是华人在遭受歧视问题上的比惨,而是要澄清事实:树立亚裔为转移视线的靶子,是混淆视听,转移矛盾,是在掩盖主流精英对非裔社区深层问题不作为的无能。

这种暗箭,来自我们自己的一些子弟,来自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部分华二代之名校佼佼者,可见偏颇之深,不可轻以视之。

抗争种族歧视,是人类进步的一环,亚裔跟非裔属于同一阵营。而亚裔维权,为自己族裔发声,更是无可厚非。最怕的就是拎不清,在这两者之间制造鸿沟。所谓为了“大义”,掉转枪口,牺牲自己、父母、家庭和族裔的利益。在奥威尔的1984世界,在铁幕下的苏联,还有文革中的中国,都有体现,实质不过是极权下的扼杀人性,是为强权政治服务的。维护亚裔社区的权益,是反对种族歧视这个大义下的不同战场。


四、文化相对论

对平权运动,因为文化差异,华人在态度上的保留,应该予以尊重。

我的朋友台先生对族裔文化有一段精彩的论述:

“比如我们中国文化与欧裔文化相比,在主张自力更生、自立自强、勤奋努力、经济独立、注重教育、看重家庭责任这些观念上,我们的文化观念其实接近于欧裔的清教传统(尤其德裔、英裔和爱尔兰裔),所以我们认同他们,所以他们也称我们为模范少数族裔;然而在主张个人自由、个人权利、人格平等、个人叛逆、社会同理心和宗教关怀这些观念上,我们的中国文化与欧裔文化相对立的,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就容易受到他们的轻视和歧视。

同样我们中国文化与非裔文化相比,似乎差别更多。比如由于他们的社区部分存在家庭观念不强,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,出问题多从环境找原因,处事比较直接等等现在,造成有的华人很难认同他们;我们传统文化的崇尚以白为美的观念,导致部分华人不认可他们的外表特征,我们传统文化里以穷为耻的观念,又导致一些华人鄙视他们的经济地位。又比如,华人文化讲求三思而后行、平衡中庸、内敛、和为贵、忍耐、克制、自责、苟安等特点,不但与欧裔文化对立,也与非裔文化对立,这导致非裔在这些方面轻视华裔和亚裔,于是生活中欺负亚裔的事情时有发生。”


在平权运动的问题上,华人的文化传统和特性,决定了其选择的路径。借用一幅网上流传甚广的图片,谈谈我的看法:



华裔会选择一条艰辛的路,坚韧不拔,一直向上。从恶劣条件下修建太平洋铁路,到排华法案中,在社会最底层非人环境下惨淡苟活,直至今日在科技经济领域崭露头角,走的是自强的路。固然在政治领域华人仍处于最底端,只要努力,总有希望。反观这张图,矮个永远是矮个,只能靠外力垫高。这种看法,是用静态的角度看问题。授人以渔,才是根本。用施舍的方式,实则变相地剥夺了自强之路。

那么华人有没有华二代口口声声的特权?

特权是什么,是不用靠参加game来获取权益。是设计种种不合理的制度,限制优才选拔,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利益。是任意改变游戏规则,偷跑作弊,贿赂裁判,又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,限制后来人上升......精英阶层高高在上,在弱势群体中挑拨离间,固化阶层,这才是问题。韭菜们被割,还很愉快,这才是被特权阶级愚弄。

华人和东亚族群靠自身努力求发展,相信教育改变人生,实现美国梦,所以教育权在亚裔的价值观里,享有绝对重要的地位。然而当平权运动人为地把华人在教育上的优势拉平,让优秀的华人学子梦断理想的高校,又在之后的职场成长之路上设置种种障碍,玻璃天花板无处不在,各种偏见和标签伴随他们,无怪乎作为少数族裔的一员,对“逆向歧视”产生反感。


五、挥刀向弱者

华人在政治上的弱势地位,造成在种族纷争或利益分配之时,成为被欺负对象。在这种生态下,说亚裔反对非裔,甚至歧视非裔,纯属污蔑和政治谣言。在争取种族权益的运动中,只有挑战利益格局中的强者,而非挥刀向弱者,才是正理。

回到大学升学的话题。入学标准的事,吴仙标的80-20组织有过分析,非裔拉丁裔的加分不影响华人的整体利益,因为从各种族的正态分布图看,右尾向右延伸,只是极少比例。然而,白人一旦往右平移,对华人的影响就是致命的,其正态分布图将全方位碾压华人。所以本质上,要反对白人通过Legacy和体育的系统性加分政策获得的额外优势。

同理,优惠政策应该向经济社会弱势群体倾斜,而不是为各种族的精英阶层锦上添花。各少数族裔,都有经济政治上非常成功的人士,把资源拱手送给他们,断不能达到平权运动的目的。

当亚裔以模范少数民族贴上标签,他们群体里的弱势人士就会被忽视,以致陷入困境而无人为他们发声。华人中的贫寒子弟,在教育通道的上升之路,也一再被堵死或阻碍。


六、完美受害者

某种程度上,少数族裔在种族歧视的问题上,都不是完美受害者。非裔中存在的自暴自弃、寻诸暴力,亚裔中常有的忍气吞声、消极规避、自扫门前雪,让人有怒其不争之感。然而,同为种族歧视中的受害方,不应这些瑕疵的存在,转而把责任彻底推向他们。精英阶层对资源的滥用和试图走捷径粉饰太平,难辞其咎。

对非裔社区存在的问题,不是从结果上人为强行地拔高升学率、降低犯罪率等等,而是需要深入社区做实质性的工作


七、共存之道

有人提出,当少数族裔需要在有限的资源里竞争份额,华人应该考虑放弃哪些权益。窃认为,这是一个伪命题。试列举以下原因:

华人在政治上缺乏地位,没实力,根本无法在同一平台上争取份额。说不好听,就是刀俎与鱼肉的关系,这是一。

其二呢,这不应该是零和游戏。亚裔的利益很大程度上代表美国未来,体现在对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贡献上。

第三,华人动了别的族裔的奶酪了吗?教育资源,归根到底是中间投入,而不是分配。华人家庭为之投入了大量甚至是毕生的积蓄和心血。

第四,从最终利益分配来言,华人各项指标都落后,需要全线争取,如在国家机器里的比例,公司领导层的位置,福利社保待遇,等等。所以不是放弃某项利益的问题。

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;而不是让华人不足者恒不足。所以要华人放弃什么的前提,又陷入了语义陷阱,似乎华人占了啥便宜似的。最多,这里玩的是二桃杀三士的游戏,华人难道不能要求不被别人玩,拿到更多的桃子总额吗?

还是一句话,少数族裔是同盟军。亚裔的权益,不能寄希望于某党某派,把自己绑在党争的战车上。只能靠自己争取,认清形势,走自己的路。


八、污名化标签

亚裔身处模范少数民族迷思,本身政治地位不高,又在平权运动中处于劣势,变成边缘人,“哑裔”。在非裔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中,亚裔中大量有识之士以自己的方式表示支持。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把反非裔甚至种族歧视的帽子,扣到华人头上。

一个给自己族裔污名化的人,看不出有任何progressive的积极意义。把始作俑者换位成白人或者其他任何族裔,大家有何观感呢?

只要不把自己的立场站歪了,这种论调的对错是很显然的。除了这种阅世不深、又被自己的壮举感动的年轻人,华人还有大量体贴派,跟着所谓的主流舞动,又省事,又能分得一杯羹,只不过,交的投名状再多,主人们何尝拿正眼看你,该拿你祭刀的时候,何曾手软过。


九、自恨及投名状

华人社区里不少几十年专注中文华教事业,就是让咱们的下一代能为身为华人华裔自豪。然而,如果纵容这种光天化日之下对整个华人族裔污名化,而且借助今日政治正确的高压,引火烧身,能达到何种目的?是大义灭亲?还是自恨到深处的原罪?华人不背这个锅。

亚裔也不能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丧失自我。革命的浪潮,迟早把亚裔卷进来。被黑白/极左极右两个阵营同时围殴,才会意识到投名状交再多也没用。


十、话语权

成年人应该明白,如果学子不清楚,这是明晃晃的被政治势力当枪使。不要跟着精英阶层的节拍起舞,被政治势力牵着鼻子走。

亚裔跟非裔是同盟,不要因自恨情节,陷入被“精英阶层”操纵话题的陷阱,自以为自己是“off white”, 没认清亚裔政治上是“sub black”的实质。掉转枪口,针对自己的同胞,不光不利于少数族裔的整体利益,反而回避主要矛盾,被精英阶层逐个击破,成为替罪羊。

这种游戏一再在上演。华人大多数情况下,跟亚裔同命运。但是,亚裔细分就是个分化亚裔的阴谋,反对亚裔细分从政治上并没有站不住脚的理由。

如果play identity politics让党派操纵获益、乐不思蜀,一个不以肤色衡量人的“将来”就很难看到。

教育方面,说哈佛限制亚裔没关系的,认为孩子还有很多其他顶尖高校可以考虑。说UC系统强制亚裔配额没关系的,以为我们外州,加州可去可不去。一转眼,全美高校都实施种族取人了,亚裔终于遁无可遁。再实施亚裔细分,每个族群从亚裔蛋糕里切一块,华人在绥靖中迎来第二代排华法案。


十一、使命感

帮助黑人跟维护亚裔权益不矛盾,可以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。亚裔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口面临相同的困境,要有基于经济、社会地位的救助系统,为亚裔权益发声,而不是伤害或者忽视他们的利益去附和主流。华二代有这个情怀和热忱,只要摆正自己,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,把自己社区的利益放在哪里,会闯出一条路。如果数典忘宗,自恨媚外,是我们的失败,是我们对主流elite的话语权和洗脑教育缺乏警惕和防范。

华人在政治上还非常幼稚、华人的许多政客也是如此,一次次地交投名状,以背叛自己的族裔来附庸政党。华人参政的路线图应该如何,应该广泛学习黑人、犹太人、穆斯林同胞和印裔,有大局上的统一战线,又有针对自身的利益诉求。投身任一政党不能改变亚裔的处境,只能在斗争中求生存。同时政党之中,又有左右色谱中不同的位置形成的亚派系,其中有符合华人和亚裔利益的政策代表,大家都呼吁的投票发声应该以此为着力点。

跟广大弱势阶层结成统一战线,反对被别有用心的政治力量挑拨离间。所以民权运动中,亚裔的任务不是选边,而是正视自身面临的困境,争取有所作为。

亚裔草根民权组织,要兴起,而不是寄希望于某几个组织。各地华人协会,各专业领域华人协会,群众基础先打好。Bloc voting势在必行,把票数集中起来。政客的track records要follow, 该让他们承诺保证的,保持压力。华人这个比例,特别在集居的地方,方法得当,可以成为关键的少数。敢于发声,善于发声,从身边的社区做起。


十二、独立思考与代沟

华人和亚裔的未来,最终还是要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,投入热情与才智,争取更好的未来。第一代移民铺就的道路,不是让他们有特权,让他们享受,而是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更有作为,不必重复前人忍辱负重的老路,但也不希望他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,缺乏思辩,盲目接受精英阶层为他们准备的说教,忘记自己的身份,甚至以脱离亚裔身份为途径,以鸵鸟心态应对亚裔的身份危机。

代沟的存在,意味着年轻一代在探索新路。然而父辈的努力和文化遗产,不应成为他们前行的负担,应该成为精神财富的一部分。只有这样,我们这一代的使命,才算真正完成。




前文导读
问题不在身份,而是经济阶层
哥伦比亚大学黑人毕业生对种族,暴动和警察的反思
席卷美国的滚滚文化激进潮
被涂鸦的中餐馆,以及那把悬在华人头上的剑
一幅名画,一个黑人小女孩,一个时代
你不了解这个星球:地球上曾活过1150亿人纽约,和谐共处的烟火气
从“乡巴佬”到美国人默认的“皇室”

 陌上美国 客观快捷的时评,和美国生活资讯。欢迎扫码或者点击开头蓝字关注。如何联系我们?

工作号微信ID: moshangUS

Email:hiusnews@gmail.com

收藏网址:

https://matters.news/@moshangUS

Telegram加群(下载app修改privacy设置;拷贝群地址用浏览器打开(微信打开无效);点击“join/进入”)

https://t.me/joinchat/OY6TCk-W0yNMWNhNlGHsKA
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